太阳城娱乐

西北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2日 点击:

2023年4月29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太阳城娱乐-太阳城娱乐场 和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在西安召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国家级人才王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太阳城娱乐 副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尚必武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生安锋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永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谭光辉教授,重庆大学太阳城娱乐 院长莫启扬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宋成方副院长,西南大学太阳城娱乐 副院长肖开容教授,《英语研究》编辑部主任、四川外国语大学郭建辉教授,《思想战线》编审、云南大学廖国强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申燕编辑等近四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论坛。副校长张卫红院士、学科建设办副主任林鑫、太阳城娱乐 党委书记王高祖等出席论坛,太阳城娱乐 院长孔杰主持开幕式。

张卫红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首先向各位专家学者讲述了西北工业大学的国防背景和三航特色,如数家珍地列举了学校培养的多位总师及人才培养领域的“西工大现象”。学校尽管以工科见长,但同样特别重视社科类、语言类专业的发展。学校致力于文科建设,推动文科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努力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大支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学校积极尝试“语言+智能”、“三航+语言”等学科交叉模式,创新外语专业的发展模式,进而服务国防语言能力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强调要探索发展出具有西北工业大学特色的外语学科,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形势下,培养外语人才。

大会主旨报告的题目围绕“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展开,论坛的第一组主旨报告由太阳城娱乐-太阳城娱乐场 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李利敏主持。

王宁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数字人文: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的科技转向”。他针对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给人文学科带来的严峻挑战,探讨人文学术研究与数字科学技术之间密切的对立、互补和对话关系。他认为,基于大数据的“远距离阅读”策略应该被视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的兴起。数字人文这个新研究领域标志着具有转折和范式意义的新文科的诞生,有望使传统的人文学科走出危机。他进一步指出人文学科的国际评价问题。针对人文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不足情况,王宁教授呼吁中国人文学者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努力以自己的研究实绩跻身国际一流,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国际学界对中国的期待。中国学者不仅要在国际中国问题研究中引领潮流,起到主导性的作用,而且还要以产生自中国土壤的经验和成果影响国际学术主流的研究,进而为解决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拿出中国的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城娱乐 尚必武教授做了题为“跨媒介的故事讲述及其对叙事性的影响”的演讲。他针对克劳德·布雷蒙割裂叙事与媒介之间内在关系的做法,分别从叙事的定义、叙事对象的“二分法/三分法”以及叙事学的定义三个维度,辨析了早期叙事学研究的“媒介盲视”现象与误区,在此基础上讨论故事是否独立于媒介以及故事的跨媒介再现及其叙事性问题。通过引入梅尔·斯滕伯格的修辞-功能叙事理论,指出在故事的跨媒介讲述这一议题上,媒介传递的讯息影响了叙事性,并以德里罗小说《欧米茄点》的跨媒介叙事为例,作出了具体阐述。最后,尚教授指出了跨媒介叙事学的几多裨益。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生安锋教授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文学与科学的互动与对话”。他认为,数字人文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的“人文计算”,是以数字技术为背景、方法和论据的人文研究,是以人文问题为出发点的数字化发现、呈现和解决方案。数字人文有效打破学科与方法壁垒,将人文研究与自然科学的创新性技术进行有效衔接,是大文科视野下人文、艺术、社科、教育、传播,乃至更大范围学科所共享的实践与应用。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文科可以为数字人文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南与培养目标,数字人文可以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内容与具体研究方法,二者应彼此借力、协同发展,协同推进传统文科的转型提升,促进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发展与繁荣。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永平教授做了题为“近20年文学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他立足学科打通的理念,阐明文学人类学是以人类学视野思考和研究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流派,是20世纪比较文学领域催生出的跨学科研究。作为人类学与文学交流互动的成果,文学人类学天然的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李教授以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发展脉络为线索,从文学人类学产生的学科背景、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中国学者对文学人类学理论的革新与实践三个方面,梳理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从理论创新方面来看,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建设主要集中在对早期经典的重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学民族志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研究四个方面。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历程,体现着其与中国文化、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周爽副教授认为,李教授的发言令人耳目一新,讲座中文字与插图的呼应与补充另我们看到了文学研究的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中国的文学人类学学科目前所取得的成绩是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成功案例,值得进一步交流与学习。李永平教授的发言从文学与人类学、考古学交叉融合的角度呼应了论坛“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的主题。

四川师范大学光辉教授的演讲题目为“情感分类的理论依据和路径探索”。他指出,情感分类是极其复杂的,至今没有一种理论将情感纳入一个方便记忆、方便归类的体系之中。格雷马斯为情感建立模态的尝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把情感模态描述得比较复杂,且没有建立覆盖全面的分类模型。谭教授认为,连接模态的“肯定”“否定”、主体模态的“做”和“是”、他者模态的“做”和“是”为基本单位,可以大致为人类情感的主要类别建立简单的情感模型,分析出喜、悲、欲、惧、爱、恶、恩、怨8种基本情感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更为复杂的情感,进而观察文化类型及其主导情感,利于抓住文化的典型特征,为情感识别、情感模拟等指明工作方向。

精彩的主旨报告结束后,下午四组分组论坛同时进行。

分组论坛一的议题是“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外语教育”,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英语研究》编辑部主任郭建辉主持,重庆大学太阳城娱乐 教授、院长莫启扬担任评议人。西北工业大学陈冬梅副教授、李洁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泉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朱冬怡副教授为本场论坛提供了精彩的报告。陈冬梅副教授以“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教学模式探究”为题,构建出大学英语写作课的“三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并以教学经验论证该模式的有效性。陈老师的研究成果有效表明: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李泉副教授探究了数字语言与文化的发展路径,阐释了外语学科应如何拥抱数字化浪潮。李老师认为,如何在数字人文的加持下透视外语学科的发展路径是无法回避的,并聚焦了当下数字全球化浪潮的数字语言与数字文化,结合传统和新文科精神探索外国语言文化中的新现象、新形态、新方法和新阐释。李洁副教授以“德国大学‘双专业单学位’学制对我国外语学科建设的破局之思”为题进行汇报,并指出高校办学特色逐步转向学科融合、科技融合。因此德国大学的“双专业单学位”,对我国新文科初期阶段自我发展颇具渐渐意义,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格局。朱冬怡副教授报告题为“文学思维的科学化与叙事型教学的相融”,并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经典叙事研究对象一再扩大,叙事研究产生多个转向,逐步迈至人类日常性和生活化的交际世界。并表明课堂会话叙事互动能有效调度学生话语思辨能力。

重庆大学太阳城娱乐 院长、莫启扬教授对每位学者精彩的学术分享予以高度的肯定并结合每位学者的分享内容做出深刻点评和建议。莫教授指出,叙述交流方式也是一种国家叙述方式和文化叙述方式,将之引入课堂更是一次好的尝试。同时,面向数字化时代,数字人文有助推动构建共用体,数字化教育应与传统教育共存。线上教育作为教学新模式,是解决教育公平和平等的有效途径。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文科建设可借鉴相关他国经验,在建设路径上不断做出新尝试,服务中国高校走出去,讲好中国高校故事。太阳城娱乐 孔杰院长和学院党委书记王高祖副教授也在本次论坛就太阳城娱乐 学科特色和德国学制特点,指出符合我国及太阳城娱乐 新文科建设的相关可行路径。分组论坛一聚焦研讨了外语教学中的突破与创新点,并为我国培育迎合新时代的外语人才提出有效方针。

分组论坛一:“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外语教育”

分组论坛二的议题为“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与文化研究”,由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审廖国强担任主持,西南大学太阳城娱乐 教授、副院长肖开容担任点评人。内蒙古大学李艳茹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凌淑珍副教授、西南大学肖开容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陇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朱沅沅副教授为本次论坛提供了精彩的报告。凌淑珍副教授的题目是“《河湾》中的风景与帝国”。在细读奈保尔小说的基础上,凌老师分析了小说展现的欧洲帝国主义对非洲丛林丰富的文化产品的疯狂掠夺、开发和破坏,把非洲风景空间作为视觉媒介,影响非洲人民的身份建构,增强了欧洲国内的民族国家认同。最后,凌老师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应强调风景的非人工性和非功利性的自然属性,摆脱帝国主义对风景的利用。肖开容教授发言的题目是“认知翻译学简释”。肖教授从认知翻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主张、研究对象和议题等方面阐述了认知翻译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研究体系,梳理了认知翻译学研究方法交流平台、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肖教授强调,认知翻译研究中,科学实证和人文学科传统的文本分析应有机结合。肖教授对认知翻译学学科的阐释,帮助研究者了解认知翻译学的研究目标,为有志于从事认知翻译学研究的学者提供指引和参考。杨陇副教授的题目是“语料库视阈下时空指示语的翻译转换对小说视角的影响——以《世事如烟》英译本为例”。杨老师追溯了指示语的词源含义,梳理了翻译研究当中的指示语研究现状,然后从空间、时间、心理和意识形态四方面界定了叙述视角。接下来,杨老师论述了本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要通过制作平行语料库,来研究英文译本中时空指示语的变化,说明译文中叙述者距离拉远的现象。杨老师举例说明了叙事者视角拉远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以及突出小说中矛盾冲突的作用。朱沅沅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19世纪英国连载小说的读者共同体研究”,朱老师分析了连载小说读者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与构成要素,论述连载出版形式对构建读者共同体,实现小说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影响的作用。

肖开容教授对发言人的选题和研究方法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肖教授指出,文学不是真空中的,它和生态、政治等都有关;同样,文学的传播方式也值得研究;而用语料库的方法来研究翻译的做法值得肯定。在交流互动环节,廖老师组织本论坛的发言人参与交流。该论坛讨论引起了上午的主旨报告专家李永平教授的兴趣,同时还有来自陕西科技大学的乔现荣副教授。李永平教授高度肯定了本论坛各位学者的报告。他指出,文学来自田野,对它的研究也应该回到田野,他还强调文学、历史和哲学之间需打通学科边界。接下来,李教授从古代口传文化中的说书、书场和听众谈起,阐述了说书人在书场叙述故事,在听众中形成了一个讨论故事、信息交流的动力场。进而李教授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阐释的论述,来解释口传文化的信息交流机制。该论坛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undefined

分组论坛二:“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与文化研究”

分组论坛三的议题为“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文本细读”,由四川师范大学谭光辉教授担任主持,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宋成方担任评议人。西北工业大学黄西萌助理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利敏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宋成方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邹理副教授从“文化符号学”“认知文体学”“情感文体学”“文化共同体构建”角度对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文本细读发表了观点。黄西萌助理教授的“文学文本分析的文化符号学视角:从‘空间’出发”对洛特曼以“空间”概念为核心发展出的适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进行梳理,并用大量文学文本分析实例进行论证,为文学文本分析提供新角度方法论。李利敏副教授在“什么是认知文体学?”中通过厘清认知文体学的发展历程、明确认知文体学定义、认知文体学面临的批评与挑战,归纳了认知文体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提出认知文体学发展的新方向。宋成方副教授的“生气还是不生气:这是个问题——《炼金术士》中生气情感事件分析”通过搜集读者反应语料,在情感文体学视域下,依据读者的三种阅读反应类型理论框架,对小说《炼金术士》中的情感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生气事件中的价值信息和意识形态蕴含,并初步探讨该小说的主题。邹理副教授在“反体系运动与新世纪美国世界文学思潮中的文化共同体构建”中尝试通过考察美国新世纪世界文学思潮中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方式与非西方国家的反体系运动之间的勾连来探讨西方文学批评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机制。分组论坛发言后,主持人与点评嘉宾从专业角度对发言作了启发性点评。两位专家指出,本组分论坛的发言实质是在论坛上午主旨演讲发言的指导下,开展了对文学文本的具体分析,具有相当的延续性。本组四位老师的学科与研究方向各不相同,这种跨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学习,能够产生丰硕的成果,以服务我国新文科战略需求,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发言人、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教授生安锋教授莅临并指导了该论坛的发言。

分组论坛三:“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文本细读”

分组论坛四集中进行“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叙事学”讨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副研究员申燕主持,成都大学太阳城娱乐 副教授姚连兵负责点评。发言的五位青年学者分别立足叙事学的前沿理论,进行文本深挖、理论建构和经典重读。西北工业大学的郭昕助理教授通过创伤文学的视角,观照后启示录小说《第一区》的双重叙事进程,认为主人公在游泳中注定成为成功游弋于人类世界和僵尸世界的泅渡者。小说叙事中围绕人类是被拯救还是被覆灭的两股叙事动力在对立的同时也相互补充,并指向新的可能,即结果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普通人在大灾难面前的泅渡能力。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李瑞春副教授利用空间叙事学重读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带七个尖角阁的宅第》,指出小说中时间性的弱化、意象的重复展现和交错倒置的对称结构所表现出的空间叙事特征。电子科技大学的李亚飞副教授作了题为《第二人称叙事的形式与功能》的报告。他在梳理关于第二人称叙事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第二人称叙事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并特别指出,第二人称叙事在修辞功能上不仅能够使得叙述行为陌生化,还能通过在读者与主人公之同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来使读者产生共鸣,使读者游移于故事外观察者和故事内参与者两种角色之间,使虚构叙事的意识再现带来新的可能。西北工业大学的张沫助理教授通过对新家族小说《我们过得还行》的创伤叙事分析,探讨了奥地利作家盖格尔坚持生命关怀与历史批判同在的历史叙事态度。第三代奥地利作家的家族历史书写,不再是克服过去的沉重呐喊,而试图在后英雄时代照亮历史的盲区,再现被牧歌生活图景所遮蔽的个人在历史中的苦难与命运,进而对奥地利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进行反思, 表现出新世纪奥地利文学与历史和解的态势。西北工业大学的赵飒飒副教授对奈保尔旅行写作混杂虚构的判定,实则是叙事学理论最新研究中,非虚构作品中虚构性的体现。分组论坛发言后,点评嘉宾从专业角度对发言作了精彩点评。主旨报告发言人、上海交通大学太阳城娱乐 尚必武教授莅临该论坛,他认为该论坛的发言内容丰富,具有问题意识。

分组论坛四:“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叙事学”

论坛环节四:主编、编辑、青年学者对谈

29日下午论坛的第三个环节是主编、编辑、青年学者对谈,由太阳城娱乐-太阳城娱乐场 教授李茜主持。青年学者纷纷就论文撰写和发表的痛点、难点问题向期刊主编、编辑请教。参与对谈的编辑有尚必武(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主编)、生安锋(《文学理论前沿》副主编)、郭建辉(《英语研究》编辑部主任)、廖国强(《思想战线》编审)、肖开容(《语言、翻译与认知》副主编)、申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谭光辉(《大西南文学论坛》主编)、李永平(《文化文本》执行主编)。太阳城娱乐-太阳城娱乐场 院长孔杰教授全程参与讨论,与谈青年学者纷纷表示,能够与主编、编辑对谈机会难得、收获很大,纷纷表达对会议组织者的真挚感谢!

论坛环节四:主编、编辑、青年学者对谈

太阳城娱乐 党委书记王高祖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国与国的竞争虽然表现为科技的竞争,但实质是文化与文化的竞争和文明与文明的竞争,最终落实为人才的竞争。科技竞争我们正在迎头赶上,假以时间我们会加以解决。但文明的对决对传播力量提出了许多要求。语言和文学的传播力,文化和文明的亲和力需要依托外语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要从语言到跨文化交流,到中外文明互鉴,到国际胜任力,到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这是外语学科发展的动力。至此本次论坛顺利闭幕。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成功召开有利于聚焦跨学科视域下外国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加深文学文化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融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与符号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同源学科之间的学理联系与交叉融合路径,探究文学研究的数字人文、实证、实验、语料库等新研究工具和方法,助推实现新文科背景下太阳城娱乐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守正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郭友军  

文:张沫、李利敏  

审核:孔杰